这里是北京|藏在胡同深处的老国营副食店

时间:2019-10-25 16:31 来源: 中国旅游产业网

【点睛】赵府街国营副食店成立于1956年。该店开张时,营业面积100余平方米,售货员20余人,负责为该胡同1300余户人家提供副食。

 

 

 

 

忘了是什么时候,逛鼓楼一带胡同时,恰走到了赵府街副食品店,这是一个开了半个世纪以上的老国营副食店,从外面看店面和胡同里其他的店别无二般,但走进去,扑面而来的不仅仅是浓浓的酱香,还有浓浓的年代感,不大的店铺,正对大门和左侧两排老货架和货柜,货柜上方顶贴着70年代的招贴画,商品陈设也是70年代的风格,已经磨得早就没有了油漆面儿的柜台上,一台天平秤一个计算器,据说之前还是用算盘的,柜台后有两口大缸,装满了黄豆酱和28酱,所谓28酱是芝麻酱,由花生和芝麻按28比例调和而成,这两缸酱是这里最受欢迎的商品,来这个店买东西的多数是老顾客,都是自带罐头瓶或保鲜盒买酱,虽然现在店里也准备了一次性的餐盒,用一次性餐盒的人定是第一次来;顾客们自觉地在柜台前排起了队,排在前面的大爷慢悠悠从布袋子里掏出一个超大的玻璃罐头瓶,“28酱2斤”,站在柜台后的售货员阿姨把玻璃瓶“砰”的放秤上先过称,然后一百八十度转身用大勺子在酱缸里,准确而麻利的挖起一大勺粘稠的酱汁,在酱汁低落前迅速装进瓶里,一滴不带洒的,勺子伸出的长度高度以及用的力度刚刚好,如果可以看出勺子的运动轨迹,定是一道彩虹般完美的弧线,褐色的酱带着浓郁的香气就这样从副食品店分散进了老北京人的厨房,回家的一路也会是酱香四溢,这,大致,这就是老北京最浓最寻常又充满小幸福的生活滋味。

 

 

 

 

买东西的人挺多,售货员阿姨有点忙不过来,我这纯粹是看热闹的,看她一脸严肃也不好问东问西,对“28酱”的解释来自那位大爷,他说“28酱偏甜,做麻酱饼、蘸菜,而涮羊肉则不是那么适合”。看来这为爷也是对吃颇有心得呀,旁边的另一位大爷补充说,“拌冰草、蘸油麦菜好吃”。忽然间对那缸酱有了强烈渴望,脑子已经出现涮火锅涮羊肉的场景,爱吃肉的我还是觉得28酱蘸肉好吃!

 

 

 

 

柜台的另一头,几个大盆里装满了老北京的各式咸菜,有酱菜头、有酱黄瓜条、有萝卜干、苤蓝丝……有切好的、没切好的,都是下饭就馒头的好东西,看得人恨不现在就来个馒头啃起来。因为好奇拍照,出于过意不去的心理,也买了十块钱的咸菜拎着,这酱香就伴我一路。店里除了卖酱制品还有其他调味品以及小食品,反正,生活所需的油盐酱醋茶酒,这里都有,小小的店铺装满了老北京人的生活味道。

 

 

 

 

据资料,赵府街国营副食店成立于1956年。该店开张时,营业面积100余平方米,售货员20余人,负责为该胡同1300余户人家提供副食。从1990年代起,随着周边的超市、大型菜市场不断出现,该店逐渐衰落,部分店面被出租,到2008年营业面积仅余40多平方米。到1990年代,该店售货员仅余4人,21世纪初仅余2人。2006年,李瑞生与奥士凯连锁公司签订承包合同,由李瑞生独自承包经营该副食店,既当经理又当售货员,自负盈亏。李瑞生接手后,未改变该店的经营模式,也未对店内进行装修,保留了该店原有的风味。

 

 

 

 

近年来,不远的后海、鼓楼、南锣鼓巷旅游发展良好,游客越来越多,这家深巷中的老国营副食品店就越来越有名气,不论是北京人还是外地人都是慕名而来。在时间的长河里,上个世纪的画面大多数都停在了人们记忆深处或文学作品影视剧里,而这一片店铺似穿越时空而来,勾人们对那个年代的怀念。

 

 

 

 

走出店门,长长的胡同里,似乎看到一个手拎玻璃瓶一蹦一跳奔向店铺的孩童,“打酱油去咯……”那声音隐隐的在耳畔响起,在那个年代的童年时光里,帮妈妈到副食店打酱油是美差,在物资不是那么丰富的年代,可以顺便将找零的钱买了糖果吃,大概是孩子们最幸福的事情。(尤紫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