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非物质文化遗产--桑皮纸

时间:2020-06-24 15:10 来源: 中国旅游产业网

和田桑皮纸

 

1908年,英国人斯坦因在和田城北100公里的麻扎塔格山一座唐代寺院中,发现了一个桑皮纸做的账本,上面记载着寺院在当地买纸的情况。这说明,在当时,和田一带有桑皮造纸业。桑树皮纤维韧长,且非常结实,所以桑树皮制作的纸柔韧且薄,纤维交错均匀,纹理美观。又因其轻薄软绵,拉力强,不褪色,吸水性强,纸纹扯断如棉丝,所以又称“棉纸”。

故宫大修工程特选桑皮纸作传统古画修复材料之后,这一民间绝艺重为世人关注。生产桑皮纸的特定材料、独特工艺中蕴含着的科学原理、文化传统,凸显了它不能为工业造纸所替代的人文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
桑皮纸的原料,选用一到两年的嫩桑枝条,以和田白桑最好。先将剥下来的桑树皮放在水中浸泡,剥去表面的深色表皮,将其放入加满水的大铁锅中煮,边煮边搅,一直到树皮煮熟软烂,再加入胡杨土碱发酵四五天,等化成浆以后,将桑皮浆放入木桶里拿木棍搅拌,搅匀后用专用的筛子滤渣,过滤后将纸浆均匀地倒入沙网木制模具里,用木棒摊开,使纸浆均匀地铺在模具上,放到阳光可以充分照射的地方,等纸浆在模具上晒干后,撕下来的就是一张张地道的桑皮纸了。
传统的桑皮纸制作过程要经过剥削、去青、浸泡、锅煮、捶捣、发酵、过滤、入模、晾晒、粗磨十道工序才能制成。传统工艺制造出来的桑皮纸呈淡黄色,纤维很细,有细微的杂质,但十分结实,韧性很好,拉力强,不断裂,无毒性而且吸水性强,在上面写字不浸。如果墨汁好,一千年也不会褪色,不会被虫蚀,并且可以存放很长时间。
桑皮纸颜色和质感完全取决于去皮的干净程度和每个环节控制的精细程度,一个熟练工人和新手造出的纸差别显而易见。手工做纸费时间,出的纸张也少。正是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这一沿袭千年的技艺,几乎在和田消失,直到如今才开始复活。
2006年5月20日,经新疆申报,桑皮纸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这为桑皮纸制作技艺这一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传承和振兴带来了历史新机遇。
桑皮纸在民间广泛用于包药、制衣内衬、包物等生活之用。但仅仅还是将桑皮纸用于一般纸张,这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未必会有更长的生命力。怎么办?新疆文化厅从申报成功的那一天起,就开始了思考。经过提倡推广疆内外各族画家用桑皮纸作画,100多位国画家第一次在桑皮纸上画出中国画,让所有参观者大饱眼福,产生了轰动。并在首府大型展览厅进行展览,人们对于桑皮纸作画有了新的认识。桑皮纸作国画,不走色,不变型,完全可与内地的宣纸媲美。
《红白山--曹建斌 桑皮纸画》
      看到这些效果,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创造性地启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性工程——生产性保护桑皮纸,让这一古老的技艺,与现代完美结合,以生产性方式促进桑皮纸走进新时代的人民生活中,走进高雅艺术殿堂,走进艺术品市场,推动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合理利用、有效保护与传承,再创辉煌。这一创新实践,不仅承载了我国传统造纸技艺和中国画传统艺术的浓厚历史文化底蕴,而且通过将桑皮纸所蕴含的历史文化特质与现代文化元素有机融合,在古纸上呈现出时代艺术的光芒。
(注:文章作者:欣 雨 、配图来源于网络、文章中桑皮纸国画作品来源于和田地区文化馆 曹建斌)